?
設于北京胡同的官辦電報局
李鴻章(1823-1901)
1881年4月,中國第一條長途電報線路——津滬線,在上海、天津兩地同時開工架設。
我們一起回望歷史,看看中國的第一條電報線路是何時建成的。
1844年5月24日,美國人莫爾斯在華盛頓國會大廈,向40英里以外的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這份電報,宣告了人類電通信時代的開端。此后不久,電報技術迅速在歐美大陸普及,并逐漸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
當時的清朝,剛剛輸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處于積貧積弱、混亂不堪的狀態。愚昧落后的清政府忙于割地賠款,根本無暇關注電報技術的誕生與發展,更別提什么引進。直到十幾年后的1861年,俄、英兩國駐華公使先后向清政府提出架設電報線路的要求,才將這件事擺上臺面。
1865年,英國人偷偷建了一條電報線路
當時,清政府里面的守舊派官員,堅決反對鋪設電報線路。其中,反對意見最激烈的,是直隸總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1826-1893)。他認為,電報“于中國毫無所益,而貽害于無窮”。理由還是老一套:架設電報線路時,電線桿將破壞了大清朝的風水,把大清的地氣全給吸走。
兩江總督曾國藩(1811-1872),算是一個開明的改革派,他也反對鋪設電報線路。他的理由沒有崇厚那么荒謬,他認為,架設電報線路將使“小民困苦無告,迫于倒懸”,產生中外商人“以豪強而奪貧民之利”的結果。
最支持鋪設電報線路的人,是江蘇巡撫李鴻章(1823-1901)。作為洋務運動的帶頭人之一,李鴻章非??春秒妶蟮臐撛趦r值。他認為:“銅線(電報)費錢不多,遞信極速,洋人處心積慮要辦,將來不知能否永遠禁阻。鴻章愚慮,竊謂洋人如不向地方官稟明,在通商口岸私立銅線,……中國人或亦仿照外洋機巧,自立銅線,改英語為漢語,改英字為漢字,學習既熟,傳播自遠,應較驛遞尤速?!?/p>
可惜,李鴻章的意見未被采納。
1865年,英國利富洋行駐上海的負責人雷諾,沿著川沙廳(今上海浦東)小岬到黃浦江金塘燈塔間,偷偷建起了一條專用電報線路,長21公里,埋設電線桿227根。
當時,老百姓覺得很好奇,紛紛駐足圍觀。沒多久,時任上海道的丁日昌秘密下令,讓當地民眾在夜間將線桿全部拔掉。
1877年,李鴻章在天津敷設電報線路
1870年初,英國大東電報公司鋪設的從歐洲到亞洲的海底電纜,即將抵達中國。
當時,清政府禁止海纜登陸。經過反復協商,清政府同意,大東公司可以在中國東南沿海鋪設電報線,也可以將線端引入上海以南各通商口岸。但是有一個前提,線端不能牽引上岸,只能安放在通商口岸碼頭之外的躉船內。
后來,大東公司將滬港海線的鋪設權讓給了丹麥大北電報公司。
1871年4月,大北公司秘密將長江口的海纜,沿黃浦江敷設到上海英租界,并在南京路12號設立報房。
這個報房于1871年6月3日正式開始發報。這是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第一條電報水線線路。此后,英美等國的電信公司也紛紛通過這種方式,將海纜上陸,在中國設立報房。
種種入侵行為,終于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視,也認識到自主開設電報業務的重要性。
1877年,已經升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考慮到海防和貿易的需要,開始籌備自建電報線路。
6月15日,李鴻章在天津機器東局到直隸總督衙署之間,敷設了一條電報線路。這條電報線路長約16華里,是有記錄可查的中國第一條自主建設的電報線路。
6月27日,這條電報線路進行了第一次發報,內容只有六個字:行轅正午一刻。這里的“行轅”,指的是直隸總督衙署?!罢缫豢獭?,則是指發報時間。
盡管這條電報擁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但當時的官方和民間,都將其視為怪事一樁,猶如當年鐵路通車?!渡陥蟆愤@樣的主流媒體,更是嘲諷電報為“奇技淫巧”。
1876年清朝有了第一條自營電報專線
李鴻章才不會在乎這些閑言碎語。相反,在他發報成功后,先后給江西巡撫劉秉璋、福建船政大臣兼署福建巡撫丁日昌(還是前文那個丁日昌)等人致信,勸說他們在當地進行電報線路鋪設的嘗試,“幸速籌辦”。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電報業務其實早已展開。當初,丹麥大北公司偷偷在上海搞電報海纜之后,就將觸角伸到了福建。
1873年,閩浙總督李鶴年就拆過一次大北公司偷偷在廈門鼓浪嶼架設的電報線桿。后來,因為發生日本侵臺事件,為便于臺灣和福建的通信,福建申請福建沿海電報線,大北公司趁機入局,幫助架設了福州到馬尾的電報線(1876年)。這條線路,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條合法的電報線路。
再后來,因為李鶴年貪圖便宜,還差點讓大北公司包辦建設福州到廈門的電報線路(因為當地民眾阻撓,未能進行下去)。
1876年,丁日昌到任福建巡撫。他是個能臣,也是海防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電報對國家海防重大,電報自主利權一定要控制在中國自己手里。
于是,他親自與丹麥大北公司交涉,收購了福州至馬尾港羅星塔的電報線路。這條線路,最終成為清朝自營的第一條電報專線。
后來,在他的支持下,福建船政學堂還專門設立了電報學堂,培養電報技術人才。
1877年,丁日昌利用去臺灣巡視的機會,提出設立臺灣電報局。他親自擬定了修建電報線路的方案,并派電報學堂學生蘇汝灼、陳平國等人負責落實。
8月,首條從旗后(即今高雄)到府城(即今臺南)的電報線路正式開工。同年10月11日,工程完工,全線長95華里。這是中國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條電報線路。
順便提一句,十年后的1887年9月,在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推動下,一條從臺灣淡水至福州川石的海底電纜鋪設成功,是中國第一條自主建設的海底電纜,全長117海里,耗資22萬銀元。甲午戰爭失敗后,這條海纜被迫以10億墨西哥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
第一條長途電報線路
1881年4月開架。
1877年后,李鴻章繼續推動著中國的“電報夢”。
1879年5月,在他的支持下,中國第一條軍用電報線路,在天津至大沽及北塘炮臺建成。
1880年,曾紀澤(曾國藩之子)奉命出使俄國交涉新疆伊犁問題,需要與清廷保持溝通。因為北京沒有電報,所以,當時的溝通方式是在上海拍發電報直通莫斯科,然后北京到上海這段,通過輪船進行傳遞(來回需要十多天)。
9月16日,李鴻章趁機奏請清廷,架設天津至上海的陸地電報線路獲批準。10月,津滬電報總局(后來的中國電報局)在天津成立,李鴻章任命鄭藻如、盛宣懷、劉含芳三人出任該局總辦。
1881年4月,中國第一條長途電報線路——津滬線,在上海、天津兩地同時開工架設。工程進展迅速,到年底,這條全長3075里的電報線路就全線竣工并投入使用,沿線下設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浦、鎮江、蘇州、上海七處電報分局。
在津滬線的示范帶頭作用下,國內各地很快就掀起了電報線路的修建熱潮。1882年,長達6000多里的蘇浙閩粵線開工。緊隨其后,天津通州線、龍州廣州、長江陸線、山海關奉天線、廣州虎門線、江陰無錫線等陸續開工。
1882年1月16日,曾經嘲笑電報是奇技淫巧的《申報》,刊登了中國新聞史上第一條新聞專電:“清廷查辦云南按察使瀆職?!?/p>
1884年,清政府設內城電報局專事收發官電,外城電報局收發商民電報,并把自行創建的第一條電報干線延伸經京郊通州引入京城。從此,開啟了北京收發電報的歷史。(此前一直不讓電報線路進京,因為王公貴族怕影響大清龍脈。)
1887-1888年,中國加入《國際電報公約》,加速融入全球信息秩序之中,對世界政治經濟規則有了更深入了解。
1899年,國內基本建成了早期的干線電報網絡。到1911年清朝滅亡時,中國已鋪設有線電報線路6萬多公里,設立電報局約700處,擁有電報機787臺。這些電報線路和設備,為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原載《燕趙都市報》2021年5月17日